鄉村游 國風熱 夜經濟——『五一』假期全國旅游市場熱點紛呈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光明日報 作者: 編輯:徐美虹 2024-05-08 16:57:29

內容提要:春和景明萬物生,結伴同游正當時。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『五一』假期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.95億人次,同比增長7.6%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.2%;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.9億元,同比增長12.7%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.5%。

  春和景明萬物生,結伴同游正當時。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“五一”假期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.95億人次,同比增長7.6%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.2%;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.9億元,同比增長12.7%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.5%。

  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人們出游熱情持續高漲,文旅市場熱點不斷湧現,各地景區重現人潮湧動的火熱場景,彰顯著消費市場的澎湃活力。

  除傳統熱門目的地外,縣域和鄉村旅游增長強勁,成為“五一”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。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,“五一”期間縣域旅游市場釋放文旅消費新動能,廣西柳州、山東淄博、甘肅天水等城市受到游客關注,貴州西江千戶苗寨、安徽宏村等鄉村古鎮深受游客青睞。

  旅游平臺大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。攜程數據顯示,揚州、洛陽、秦皇島、威海、桂林等熱門目的地,旅游訂單平均增長11%。安吉、桐廬、都江堰、陽朔、彌勒、婺源等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,旅游訂單平均增長36%。“旅游市場下沈背後,是中國旅游市場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,以及旅游市場供給側、需求側的結構性變化。”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表示。

  全息舞蹈秀、數字秋千水簾、波光噴泉……在安徽省黃山市西遞村,夜間智慧旅游不斷提檔昇級,夜幕下的西遞村展現出另一番美景;湖北武漢的“夜上黃鶴樓”智慧旅游沈浸式體驗新空間舉辦“五一”嘉年華主題活動,主樓秀新增定制勞動節主題開場,迎接來自全國的游客。

  “五一”旅游市場,國風勁吹,讓旅游休閑有了更多文化味兒。在江西吉安市吉州區,游客們感受到“萬物皆可游,處處是場景”的新意,他們既能在鬧市中感受都市的繁華,也能前往古書院及陳列館品讀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。在建於北宋年間的廬陵縣學舊址,一場以“奮斗底色,書香綻放”為主題的閱讀季活動,吸引讀者紛紛駐足,感受“廬陵文化”的魅力。主題圖書會、分享沙龍、名家講座、展覽研學等活動引得不少游客前來學習體驗。

  在國風熱的帶動下,“新中式”旅游在假期備受歡迎。各地紛紛將演藝、非遺、文化遺產、美食等元素與旅游融合,故宮博物院、三星堆博物館、殷墟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客流持續保持高位。同程旅行數據顯示,“五一”假期,熱門博物館、古城古鎮類景區的預訂熱度同比增長超4倍;漳州古城、麗江古城、甪直古鎮、喀什古城和南潯古城,以各自的文化風情和建築特色吸引了游客的關注。

  不獨白天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夜間經濟同樣活力滿滿,已納入監測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達7257.58萬人次,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同期增長6.9%。

  夜幕降臨,浙江嘉興經開區嘉北街道的友誼街,改造後的街區煥然一新,身著“彩衣”的牆面引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,煙火味濃、市井味醇的夜間經濟特色街區迎來大批游客。

  “夜間的街區讓人眼前一亮。”友誼街商戶季紅岩告訴記者,經過改造,街區面貌一新,現在整條街都變成了網紅打卡點,吸引了客流,帶動了消費。為吸引游客休閑消費,嘉北街道還發放“時尚生活·樂購嘉北”美食消費券,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消費活力。

  演唱會、音樂節、藝術展等文化演藝活動也成為推動假期旅游經濟發展的“流量密碼”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各類音樂節等活動相繼在北京、南京、杭州、成都、太原、常州等城市舉辦,吸引大量年輕游客湧入,相關目的地的交通、住宿、餐飲、旅游等消費熱度顯著提昇。

  與此同時,隨著航線恢復、入境便利化措施的落地以及互免簽證國家數量的增多,入出境旅游快速恢復,中國旅游與世界的連接更加緊密。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客流大數據監測顯示,“五一”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計達367.2萬人次,其中入境游客177.5萬人次,出境游客189.7萬人次。

  (記者 魯元珍)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我們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版權聲明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19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